在河南西部的大山深处,藏着全国最"寒酸"的县委大院。68年不换的土坯房,冬天冻裂的水龙头,连县委书记都要跑百米上厕所——这个国家级贫困县却把30亿全砸在民生工程上。当各地政府大楼争相攀比"白宫式"豪华办公楼时,卢氏县为何偏要当这个"钉子户"?
"有钱先紧着百姓花"的标语还贴在掉漆的砖墙上,县委大院的保安老张却和前来采访的记者较上了真:"你们城里人管这叫艰苦?我们管这叫精气神!"2023年刚脱贫的卢氏县,县委常委会还在用上世纪五十年代的木头桌椅,但县城新区房价已经涨到每平5000元。最魔幻的是,这个连独立卫生间都没有的县委大院,去年竟给老百姓发了500多个满月红包。
1957年建的土坯房如今成了"活化石"。记者摸到脱落的墙皮时,县委宣传部95后姑娘小陈正给参观者讲解:"看这渗进砖缝的红漆,像不像老树年轮?"数据显示,该县近年改造了2.1万户危房,新建8个城市公园,却始终没动县委大院一块砖。老干部杜鸿征的办公室抽屉里,至今放着2008年暴雨冲垮屋顶的照片:"当时批了块新办公楼用地,转头就给改成廉租房了。"
"作秀!"某网红经济学家在微博开炮:"21世纪还拿土坯房当政绩,不如多招几个商。"确实,卢氏县去年财政收入刚破10亿,还不够隔壁县修条高速。但洛河边的夜市摊主王婶不乐意了:"他们知道啥?县委那破楼省下的钱,够给全县老人发三年医保补贴。"
反转来得猝不及防。记者翻出2022年审计报告:卢氏县民生支出占比连续七年超80%,"三公"经费却只有邻县三分之一。更绝的是,他们用扶贫款搞的连翘产业园,今年出口订单已排到10月。当初骂"作秀"的大V悄悄删了帖,因为网友扒出他刚接了某地政府大楼的装修推广。
新麻烦又来了。县里计划把大院改造成红色教育基地,反对声却从内部爆发。"要动就先给我们装厕所!"年轻干部们偷偷吐槽。更棘手的是,蜂拥而来的参观者让老电路频频跳闸,上周的招商洽谈会差点被迫中断。
某些人眼里,不盖大楼就是不懂"门面担当"。可当沿海城市花10亿建办公楼时,卢氏县用同等价钱解决了全县饮水安全。到底是"不会过日子"还是"太会过日子"?建议那些忙着搞玻璃幕墙的"聪明人",来听听土坯房里怎么开会——没有扩音器,但每句话老百姓都听得真真儿的。
当"县委大院发满月红包"冲上热搜时,某大厂HR留言:"20块红包寒碜谁呢?"可山区妈妈们晒出的转账记录显示,这笔钱够买半个月奶粉。所以问题来了:到底是发红包的县委"太抠门",还是某些人早就忘了20块钱能干什么?
金股配资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